20241116-日常感悟


遥想那雨中无声的呼喊

被滋润的不只是草苗

今天本来是周六的,但是我看着我的Rust后端开发有些疑问,再加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存储空间实在是不够了。所以,只能选择启程教研室。刚出来的时候,一点点毛毛雨,但还好了。

只是真正到达学院楼时,我才发现这雨已经有一些规模了。是对于我面对风雨仍然不选择带伞的惩罚吗?无所谓了,到教研室后有暖气,有对我而言免费的电力,还有正在写毕业论文,可以请教科研经验的师兄们,我可以在这里度过愉快的……半个下午

好吧,随着时间的推进,我果然还是不适应暖气,那干燥的热量让我的脸火辣辣得疼,所以,我最终还是选择顶着愈发加大的雨势回到宿舍休息。

当我于细雨(?)中漫步时,透过那水汽,我可以于稍显模糊的景色中探寻到那一丝我所渴望的清晰:那些小草苗此时正在随风舞动,接收着水汽,也许日后它们也会茁壮成长。

你听到风声了吗?你听到它们在风雨中的呼喊声了吗?你肯定听到了。

但你听到某一根小草发出的呼喊声了吗?我想你可能没有那么仔细地感受。

被雨水滋润着的,不止是小草哦。

被冲刷的不只是肉体

夜幕低垂,天空仿佛被一层深邃的蓝黑色绸缎覆盖,星星和月亮都被厚重的云层遮掩,只留下远处高楼的灯光在夜色中闪烁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,如同天神倾倒的玉液琼浆,将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水雾之中。

我撑起一把黑色的伞,踏入了这场雨的怀抱。雨滴打在伞面上,发出清脆的“啪嗒啪嗒”声,像是大自然的交响乐。雨水顺着伞缘滴落,溅起一朵朵细小的水花,它们在灯光的映照下,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芒。

直到我踩到了一个反平民水雷……然后,风再一次展现了它的伟力,虽有雨伞相助,但还是被偷偷溜进的雨水冲刷着我的肉体。它有点凉,但又让我清楚地认知到它的冰凉。

正好清醒了,然后我就发现我又在整什么花活——打着雨伞穿着板鞋在风雨中奔跑,小心脚磨出泡啊。

看来被雨冲刷的不只是我的肉体,还有我那上头的热血——还有愚蠢!

“啊~”我在大平地上怀着糟糕的心情无声的呼喊着——我可不想被人当做神经病。

于高空之夜下离去的英雄

高空之夜,又是一首来自RPG游戏的好曲子,非常适合我夜跑之后回到宿舍,在阳台上看着楼下的人们不断走走停停。

这首曲子其实是有重置版的,曲名叫做Altimathure Night II(好名字,生怕不知道是重置)。

但是我个人的话就喜欢这个旧版了,为什么?就因为旧版曲目中的人声切片。

那个人声切片将我带回到当初小学时候6点半的早晨,每天的早上大家都应该做着同样一件事情——那就是睁开眼睛,然后起身。但是,那个时候我怎么都会听到一段从远方传来的音乐,它是那么的虚无缥缈,却又是那么地扣人心弦。

如果说这段音乐只有持续几天还好——可,如果它一直持续到我离开这片土地呢?、

当我询问大人时,大人都只觉得我幻听了,他们没有听到(因为他们起得比我还晚),或者说他们已经听到了,但是由于每天工作生活的压力,他们已经没有欣赏的那颗心灵了

真可惜那个时候没有听歌识曲——有也别想,大早上玩手机我是真不怕被家里人锤

把那人声加进来那一段当时音乐伴随着游戏剧情的推进,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,我是差点哭出来了。 旧版对新版的话要有更深的一种惆怅感。就像是你深夜瘫坐在城市街边,看着所守护的这座城市,最后消失在茫茫人海中。

古人云:“圣人不死,大盗不止。”

很多人都憧憬着能够成为英雄,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只是想到了表面——他们所向往的,只是那些光鲜的表面和大家的认可。其实如果和古人的话一结合,就会发现英雄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错误。

因为英雄,就是出面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的人,而英雄的出现,也就象征着大问题的存在。这些大问题可能是生灵涂炭的恶魔,也可能是现实世界的天灾人祸,但无论是哪一种,他们都会让人民哀嚎。

古人又云:“一将功成万骨枯。”

你想死吗?很明显正常人活都没活够,但是普通人也不能决定自己的大限之日。

你很期待成为英雄?那我期待你能够和平的老去,因为当世界不再需要你时,说明世界也太平了。不过这个时候肯定有人会来提问:那谁这个时候来嘲笑你的衰老怎么办?那只能说明这个世界并不太平,你也不是真正的,为这个时代绝对需要,没了世界可能会停摆的英雄。

那我能说什么呢?你抱有英雄的觉悟,但他人或凭自大或凭本事看不起你,那又如何?这日子终究是你自己过的,他们与你建立了联系是不可避免的。如果他们干涉了你的生活,你都已经抱有英雄的觉悟了,还会主动想着有其他的英雄会来救你吗?

你肯定会想着成为你自己的英雄的,因此,很多时候你觉得很委屈,其实并不是你很委屈,而是你觉得你太无能了。

那一切还是得从实际出发,要么实践起来,征服那所谓的无能,要么远离那种生活,哪怕远离这个世界都行啊?我们永远有权利不受任何气。

但如果只有在自杀的那一刻才觉得命是自己的,那其实说明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。可前面也提到过,你不是那个被选中的英雄,那就没有舍弃一切的必要。

如果英雄作不成,恶人却又不断打扰着你渴望的普通人的生活,那就只能,成为一个比恶人更加可怕的存在了。因为你已经努力过了。

以前在同一个社团的成员也说过,“我也许会接受自己的无能,但我也会尽力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爪痕,以此来证明我的存在。”

有斗志没错,但我……还是想追求不真得要求物理上刻骨铭心的手段。

总结

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。

曾经有一位哲学家发表了这个观点,他的理由很简单:人在第一次跨入河流后,第二次跨入时原有的河水早已离开

对于这个体系的解读,我们可以有以下结论:

首先,随着时间流逝,于空间上相同的地点也不会得到相同的结果。如果放在计算机中,那就是所有的结果就像Kerboros协议那样,你的所做所为都将带上时间的印记。所以,兄长永远对弟弟的幼稚行为表示不屑,因为他自己这么做就和颠覆自己的本分一样。

但有一个角落需要我们去思考:我们是否算踏入了同一个河床?对于这个问题,我们也有更多新的解读:

  1. 不是,因为随着河水的流动,河床原有位置的砂石也已经被冲刷走了,我所在的地方物质构成发生了变化。
  2. 是,因为河床的基底一直在那里,唯一走过的便是时间。所以我们只需要关注站立于何处便是。

所以,要想将这两个都很有道理的论证进行区分、整合,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“河床”的概念——它是独立于时间存在的吗?显然不是,它受着时间的影响,被冲刷着。但是从很长一段时间来看,于空间中的这个位置又不会发生改变,那在“河床”还是“河床”的时候,我始终可以站立在这里。

那看来对于河床的定义就有一个关键点:那些被时间冲刷下来的砂石,还算不算河床?如果将河床的物质作为河床的基底,那物质在哲学上是不灭的:那砂石就算河床的一部分,无论是过去、现在还是未来。若是以海德格尔的时间哲学为例,河床在此时就是一个保守场,它的形态不会影响到它的存在定义本身。

而相对于这个论点的结论自然就是砂石不算作河床的一部分,因为它们脱离了群体。也就是说,此时的河床更多是代表了空间中的一个坐标,是一个更加偏向抽象的符号表示,任何源于它的具现化的物质都将丢失其此抽象性,即丢失哲学概念

那如果将人置于哲学之中,那又会是什么样的定义呢?马克思说,那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。但海德格尔又说,那是一个拥有认识自己存在能力的存在。而从尼采的视角看,哲学定义的人,是一个超人

这就对了,那和神有什么区别呢?人们敬畏神,而哲学定义上的人,人们也敬畏。而当敬畏也要分个三六九等时,敬畏本身也将丢失它的哲学概念,变得普通——那此时人还会认同让敬畏之所以为敬畏的存在吗

无论选择哪种道路,那都将是一条全新的存在,我必须要好好努力了。


文章作者: Door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Door !
  目录